申长雨在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编)

  深化改革 激励创新 努力开创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

  2013年主要工作进展

  2013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摆整改“四风”问题,切实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全系统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一)加大推进力度,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进入新阶段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5年目标基本完成。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修订14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首位,《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四。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侵权假冒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知识产权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截至2013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2件,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作出新部署。召开全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并作重要讲话,部署下一阶段战略实施工作。开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5年评估。形成《全国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评价报告》。全面启动《深化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制定工作。

  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扎实推进。深化省部会商,与河南等省签订合作会商协议。全国有30个省(区、市)出台并实施地方知识产权战略,200多个地级市(区)出台实施区域性知识产权战略政策。

  (二)注重能力建设,专利质量提升工作取得新成效

  专利质量不断提升。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加大对低质量专利申请的监控力度,严把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审查质量标准,引导专利申请结构不断优化。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有效引导创新主体更加注重专利质量。全年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82.5万件,同比增长26.3%,占3种专利申请受理量的34.7%。PCT申请受理量2.2924万件,同比增长15%。

  审查能力进一步增强。河南、湖北审查协作中心正式开展审查工作,新成立四川、天津审查协作中心。专利审查质量提升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全年审结发明专利35.5万件,授权20.8万件。发明专利实审周期为22.2个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分别为4.3个月和3.8个月,复审、无效请求审查周期分别为13.7个月和7个月。

  (三)创新运用模式,企业知识产权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

  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探索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确定首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积极推进专利协同运用,选定一批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和专利运营试点企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专利转移转化工作,指导支持4个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立专利转移转化服务机制。各地积极落实专利导航工作部署,全国专利导航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融资服务试点,全年实现质押金额254亿元,同比增长80%。积极开展专利保险服务,全年有530家企业投保专利责任险,涉及专利1855件,保障金额达6438万元。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深入推进。全面推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全国近1800家企业开展贯标,200多家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机构全面参与。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确定首批12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77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会同工信部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在26个省开展知识产权托管试点。

  (四)优化发展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专利法律法规修改工作稳步推进。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草案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完善了保护措施和手段。起草完成《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继续推进《专利代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修改完善工作。积极开展立法后的评估工作。探索建立地方专利立法指导协调机制,开展专利促进与保护等立法的可行性研究。各地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规建设。

  知识产权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继续推进专利侵权纠纷快速调解机制建设。推动分区域执法协作调度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系统执法办案与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纳入“双打办”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全国三级专利执法办案信息报送系统投入使用。全年各地办案总量1.6227万件,同比增长79.8%,其中专利纠纷5056件,同比增长一倍。办案周期进一步缩短,执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提升服务水平,知识产权服务迈上新台阶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纳入高技术服务业研究及产业化专项。修订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知识产权服务业成为各地重要工作抓手。

  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和队伍建设力度加大。遴选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26家。启动专利代理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完成近2000名专利代理人实务技能培训。推动专利代理学历教育进入高校。进一步规范专利代理审批、年检和惩戒。专利代理人队伍进一步壮大,3812人通过年度代理人考试,同比增长28.5%。新批专利代理机构97家,同比增长126%,专利代理机构总量达1000家,执业专利代理人达8950名。

  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中国专利查询系统、网上缴费系统、政府网站等服务平台建设。政府网站全年点击量23.2亿次、网页浏览量6.7亿次。国家专利数据中心核心系统“专利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上线。代办处业务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布局进一步完善。新批14家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新增7家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促进与帮扶试点工作,企业专利信息利用能力得到提升。社会公众利用专利信息更加便捷。

  (六)巩固事业基础,知识产权人才和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人才工作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指导纲要》等文件。培训基地等工作列入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国家知识产权人才信息网络平台建成上线。选拔培养600多人的专家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探索中小微企业聚集区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广东佛山南海区设立首个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在天津、成都、长沙、深圳新设4个审查员实践基地。全年面向社会培训各级各类人才50多万人次。全国专业人才达8万多人。

  知识产权宣传和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围绕知识产权宣传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五周年、专利周和专利奖等重要活动,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重要媒体开展系列深度报道,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积极影响。制定实施《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编制《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读本》。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工作扎实、特点突出、成效显著。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

  (七)完善政策体系,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知识产权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知识产权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开展专利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定位等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研究。研究完善专利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和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知识产权政策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导向作用更加明显。各地围绕服务技术创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系列知识产权政策文件。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各地省级财政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共12.1亿元,同比增长34.8%。首批23个示范城市增编50余人,部分城市机构独立性提高。41个示范城市全年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占全国的52%。各地积极完善奖励、资助、区域发展等知识产权政策,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行业预警等工作,运用知识产权信息支撑科学决策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八)深化合作交流,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知识产权对外合作全面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关于发展基础设施服务以支持专利审查工作共享合作协议。建立与印尼、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葡萄牙等国家的双边合作关系。与美、日、韩知识产权局以及欧洲专利局、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的业务合作更加深入。与16个国外知识产权机构签署“专利审查高速路”试点合作协议。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实施知识产权制度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中央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更高要求。全国知识产权系统要充分认识、准确把握,结合新形势和工作实际,切实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作用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充分认识有效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增强加快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做好各项知识产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实施知识产权制度是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手段。依照知识产权法律清晰界定创新成果产权,保障创新者收益,构建创新投入和经济收益的良性循环机制,是实现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关键。

  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是完善现代产权制度的必然要求。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就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平衡协调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利益关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重要内容。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就要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诚信体系,规制滥用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必须及时有效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构建以知识产权利益合理分享为纽带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

  (二)深刻把握知识产权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范围看,今后一个时期,知识产权工作面临形势依然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内范围看,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知识产权工作面临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全社会,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需求更高、期待更加迫切。另一方面,随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更加紧密地融入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知识产权工作的社会环境显著改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做好今后知识产权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切实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用,要求我们必须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对于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等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知识产权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下大力气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

  一要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体系建设。要立足我国现阶段发展特征,深入研究影响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解决各类服务对象、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兼顾不同地区和行业特点,制定各类知识产权政策,使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要着力按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知识产权运用。破除片面追求数量和增速的观念,加快调整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解决好知识产权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作为重点,把促进区域和产业发展水平作为评价知识产权工作的根本指标。三要着力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转变理念,善于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运用司法、行政、行业自律等手段,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四要着力支撑和保障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流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五要着眼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切实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调控能力。要着力推动优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职能,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决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构建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201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知识产权工作各个环节,坚持稳中求进,从深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入手,着力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继续加强党建和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一)加强总体谋划和综合协调,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发布《深化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下一步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重要措施。以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启动“十三五”知识产权工作规划编制研究工作。以运用专利制度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为导向,组织实施《2014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加强重点督办,效能督查,确保实施成效。

  大力推进专利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全力推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修改工作,加大专利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完成《专利代理条例》修改工作,推动《职务发明条例》制定工作。开展知识产权基本法、专利保护与促进立法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和完善地方立法协调指导机制。加强与产业、科技等政策配套衔接,更加有效发挥知识产权政策导向作用。建立知识产权纳入经济发展质量统计监测制度。推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落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措施。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

  (二)突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继续稳步提升专利质量。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引导各地方结合实际调整资助政策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严把受理和审查质量关,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和授权质量。实施全流程分段审查周期目标管理,确保审查周期均匀合理,适应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需求。稳步推进京外审查协作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专利审查能力。

  促进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积极开展专利价值评估,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服务,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培育专利保险市场,推进专利交易与产业化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加强专利协同运用,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推动专利分析融入产业决策。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式管理。发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发展报告。

  提升市场主体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发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加快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开展中小企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作。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市场活动监管

  创新专利行政执法等保护措施。实施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建立相对集中的省级行政执法队伍。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工作规范,推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健全执法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执法维权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推动专利确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仲裁试点工作。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信用机制。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信用评价的基本准则,依法及时公开专利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并纳入社会征信体系。

  强化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形成一批引领示范型专业市场。发挥商会协会参与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性。推动建立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探索自由贸易区转运领域知识产权监管机制,加大保护力度。

  (四)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增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加快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的支持力度,指导地方加强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支持地方特色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和重点领域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建设,深化专利信息利用帮扶促进工作,开展专利信息助推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试点。

  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继续落实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继续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品牌机构培育工作。推动政府采购对知识产权服务的支持。引导各类机构拓宽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研究制定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开展专利代理行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制定。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监管。完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制度,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专利代理行业。

  探索建立企业国际化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一步开展“专利审查高速路”合作,拓展海外申请便利渠道。深入研究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针对需求提供良好服务。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落实《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全国人才体系运行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人才专业技术评价体系,推动设立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和专利工程师等职业能力认证制度。实施重点人才工程计划,评选第四批百名高层次人才。继续开展国家中小微企业培训基地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宣传教育试点工作。推动完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学科专业体系,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网络课堂课程和远程教育。探索贴近大众的知识产权宣传新模式。

  (五)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探索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调控机制。完善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搭建各类政策平台,强化知识产权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善重要专利政策社会公众参与制度。改革专利收费政策。设立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面向市场主体推行标准化知识产权管理。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省部会商工作制度,推进各级各类知识产权示范和试点工作,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

  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外交能力及与港澳台合作水平。继续加强多边、双边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扎实推动《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与香港特区《关于专利领域的合作安排》等协议的落实,不断丰富对港澳台合作内容。支持地方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参与国际事务。

  加强党建和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队伍政风、行风和业务能力建设。(知识产权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