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为漯河市企业“贷”来亿元资金

    近日,从中国银行漯河分行传来喜讯,截至10月底,全市共11家企业成功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总金额达一亿元!较上年度增加4100万元。累计帮助漯河市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35笔,总金额达2.855亿元。至此,漯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交出了“2012年破百万、2013年破千万、2015年破五千万、2017年前10个月破亿元”的优异答卷,科技创新发展拉动金融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日趋成熟。
    近年来,漯河市知识产权局紧紧围绕省知识产权局和漯河市委、市政府的目标任务谋思路,围绕漯河市经济发展大局勇攻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强服务。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产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全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漯河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打破融资掣肘,避免了“端着金饭碗讨饭”的尴尬局面,为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是着力打造科技金融体系服务平台。切实制定“政府搭好台,银行唱好戏,企业得实惠”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漯河市科技金融体系服务平台。年初出台《漯河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制度》,特派员需按照工作台账,按月主动上门联系企业、银行、中介机构等,了解掌握企业科技融资等方面需求,建立融资数据库。今年以来,通过电话问询、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调查全市70多家企业,开展入企帮扶30多次,共征集有融资意向企业20多家,并及时推荐给金融机构。持续开展跟踪问效,将企业完成融资情况纳入特派员年终考核;漯河市知识产权局还主动与中国银行、中原银行、包商银行、农信社等多家金融部门联系,推动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积极推荐“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的组合贷款模式,与银行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截至目前,共举办9次银企对接会,6期专利实务培训班,通过交流对接,增强了金融部门对该市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敢于放贷授信。
    二是强化政策导向和舆论宣传。一方面漯河市以专利权质押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了“政府﹢企业﹢中介﹢银行”的合作模式,结合漯河市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实用性强、可落地的惠企政策,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2016年底,漯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对单个中小微企业专利质押融资贷款贴息、评估、担保、保险等费用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额50%、年贴息不超过20万元的补助”,切实减轻企业贷款压力。另一方面持续加强舆论宣传。相继在国家、省、市级报刊、网站等主流媒体发声,不仅宣传漯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惠企政策,还先后对漯河市双汇集团、际华三五一五、曙光医疗健士、颍机机械等一大批利用知识产权发展壮大的科技强企进行报道,进一步宣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前景,巩固提升漯河市重点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和影响力,鼓励更多企业步入强化科技创新、注重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道路。2016年,漯河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市,今年7月,漯河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保才在河南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中接受专访,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向全省作了经验介绍。
    三是积极探索创新多渠道融资模式。为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漯河市知识产权局勇于创新,通过“反担保”的方式,将担保机构引入专利质押融资工作中。例如帮助漯河市高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担保机构对专利权质押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700万元。这种“专利 担保公司 金融机构”的质押融资运作新模式,有效拓展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利用专利权质押获得融资的渠道。同时漯河局还将商标这个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纳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体。例如漯河市泓泽服饰有限公司通过专利权和商标权组合捆绑质押,成功获中国银行贷款500万元。不仅降低了企业迈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门槛,还有效减少了银行信贷风险,达到了银企共赢的目的。
    下一步,漯河市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探索全市知识产权“以智换资”新模式,努力将植物新品种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形式,纳入质押融资主体,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降低贷款风险,努力为漯河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多样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漯河市知识产权局  段凯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